6岁的杰克不明白,为什么自己会从上海的高档住宅,一夜之间搬到湖北乡间的简陋平房。而这一切的源头,竟是那个让人眼红的“现代版灰姑娘”。
平凡的中国女导购嫁给英国的高富帅,原本如此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。究竟是发生了什么,让她从众人艳羡的主角,沦落到身陷囹圄的境地?
2017年3月21日,6岁的杰克和妹妹爱丽丝被舅舅匆忙地送往湖北襄阳的南漳县,寄住在外公外婆简陋的农家平房中。仅仅在一天前,他们还住在上海的豪华公寓里。而这一切的变化都来源于他们的母亲付薇薇。
付薇薇可以说是现实版灰姑娘。她1987年出生于湖北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,上面还有一个哥哥,父母以修理自行车为生。
付薇薇
由于家境清贫,她初中还未毕业,就不得不辍学,开始打工谋生。但因为学历低,也没有掌握任何专业技能,她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来维持生计。
经历了几年的摸爬滚打后,付薇薇辗转来到上海。她先后做过流水线工人、保洁员、销售,还摆过地摊。这些工作挣的钱不多,而且还非常辛苦。2009年,22岁的付薇薇应聘成为,NEXT童装品牌店面的一名导购员。
从这时起,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。NEXT是英国的一家知名跨国服饰品牌,成立于1864年历史悠久。付薇薇为能够进入这家企业上班,感到非常开心,工作变得比以往更加努力和投入。也就是在她做导购员的同一年,NEXT英国总部委派了一名年轻高管,担任上海分公司的高级经理。
他名叫迈克.辛普森,1982年出生于英国多塞特郡的一个的中产家庭,父亲伊恩是一家大型企业高管,母亲是一名热爱艺术的家庭主妇。
迈克.辛普森
迈克从小接受过良好教育,学习成绩优异。大学时,他就读于英国的一所知名高校,毕业后便进入了跨国时尚品牌NEXT公司工作,凭借出色的能力,在短短几年内便升任高管。不到30岁,就已经年薪丰厚,再加上其俊朗的外貌,迈克堪称“三高”男士——高学历、高收入、高颜值。
而这对男女,一个家庭优渥、出类拔萃,一个其貌不扬、默默无闻,按理说他们的人生是不会有所交集的,但缘分总是那么的出人意料。
在NEXT上海分公司,迈克主要负责购物网站运营以及线下的门店管理,在一次日常巡查中,迈克遇到了正在工作的付薇薇。
付薇薇
虽然这个女孩相貌平平,但她很懂得穿搭和打扮,显得非常大方且自信。此外,付薇薇还有一种,城市女孩身上没有的淳朴与真诚。这些特质都深深地吸引了迈克。而对于付薇薇来说,像迈克这样优秀得,如童话中白马王子的男人,无疑是她从未敢奢望的梦。
一来二去,两人很快陷入热恋。不久后,付薇薇就怀上了孩子。带着喜悦与期待,他们决定步入婚姻的殿堂。关于这段感情,付家人一度有所微词。因为婚礼有些仓促,迈克并没有按照中国传统准备彩礼与婚房。
不过考虑到家境有限,付家人认为她能够早日成婚,有个依靠也未尝不是件好事。迈克的父亲伊恩则特意从英国飞往上海,见证了这场跨国婚礼。
2011年他们的大儿子杰克出生了。有了孩子后,付薇薇辞去了导购员工作,成为了一名全职太太,专心照顾家庭。两年以后,付薇薇又生下了小女儿爱丽丝,这一双儿女给他们的家庭增添了很多欢乐。
迈克和小女儿爱丽丝
这时的付薇薇已经过上了无数人羡慕的生活。迈克不仅疼爱她和孩子,还为妻儿提供了优渥的生活条件。两个孩子被送进了当地顶尖的私立双语学校,接受优质教育。
他们的生活堪称完美:儿女双全,经济宽裕,家庭和睦,俨然是一幅温馨美满的画卷。
然而,这幸福的表象背后,却隐藏着鲜为人知的裂痕。2017年3月20日,平静的生活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彻底撕碎。
这一天,付薇薇得知迈克竟然有了外遇,她羞愤难当于是约上两位好友去“捉奸”。其中一人拍照另一人录像,准备将这场丑闻公之于众。由于担心局面失控,她还匆忙将一把刀具塞进了自己的包里以备不测。
当三人闯进家门时,看见有一名女子正从厨房里走出来,怒火瞬间吞噬了付薇薇的理智。她冲上前就要厮打对方,迈克见状,立刻护住该女子,将其紧紧地搂在怀里,并大声斥责。
这一幕让付薇薇的内心,再一次受到巨大冲击。她的情绪彻底崩溃,手中的水果刀失控的挥向了那个,曾经最爱的人。
很快,迈克便倒在了血泊之中,家中的那名女子也身受重伤,而付薇薇则瘫坐在地,神情木然。警方接报后赶到现场,将几名当事人带走审问。
令人心痛的是,此时他们年幼的儿女正在房间里熟睡,对家中发生的一切毫不知情。这本该圆满的生活,在一夜之间支离破碎。
看到这里,很多观众可能已经开始抱怨:“迈克怎么能这样?把‘小三’带回家,还当着原配的面如此保护她,难怪付薇薇会这么愤怒。”但真相果真如此吗?
我们前面提到过,付薇薇和迈克两人的感情发展很快,在他们还没有足够了解对方性格上的差异时,就草率地选择了结婚。直到共同生活了几年后,所有矛盾才逐渐显现出来。
为了给妻儿提供更好的生活,迈克几乎变成了工作狂,每天都埋头在公司。但是,即使工作再忙,他依然努力平衡着家庭与事业。每天晚上,他都会按时回家,为孩子们讲睡前故事,牵着他们的小手陪伴入睡。
只要有时间,迈克还会带着孩子去旅行,拓宽他们的视野。此外,他还会抽空与付薇薇一起享受二人世界,频繁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着甜蜜的生活。对于迈克来说,婚姻和家庭始终是其生活的核心,他一直努力做好好丈夫和父亲的角色。
而与之相反,婚后的付薇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尤其是在有了两个孩子之后,她不再是那个曾经勤劳淳朴的女孩。或许是为了弥补过去的贫困生活,她变得热衷于享乐,成为奢靡生活的追求者。
在第二个孩子出生以后,付薇薇开始毫无节制地购买奢侈品,整夜泡在酒吧,甚至将孩子交给工作忙碌的丈夫照看。
对于迈克而言,两个孩子在国际学校的高额学费,以及妻子的奢侈开销,给家庭的经济状况,带来了巨大压力。尽管迈克多次劝其节制,但付薇薇却对此充耳不闻,反而愈加放纵,导致夫妻之间的争执愈发频繁。
在一次争吵中,付薇薇将手中的碗砸向迈克,击中了他的额头,结果留下了一道深深地疤痕。
两人回英国探亲时,公公伊恩也发现儿媳是一个比较自我的人。她经常坐在沙发上玩手机,从不主动与家人交流,还将照顾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迈克。后来当伊恩看到儿子头上的伤痕,并得知这是付薇薇的“杰作”时,他建议迈克重新审视这段婚姻。
公公伊恩
由于两人迥异的生活理念,以及性格上的巨大差异。2015年,迈克向妻子正式提出离婚。但付薇薇却表示拒绝,因为她好不容易才从一个普通导购,逆袭成为高管夫人,享受着别人羡慕的目光。
并且婚后她早已与社会脱节,完全依赖迈克的经济支持。对她而言,离婚就意味着失去了生活重心和经济来源。
迫于无奈,迈克提出分居,并拟了一份协议书,声明孩子由自己抚养,妻子享有定期探视权,同时每月支付其生活费。考虑到双方确实需要时间冷静思考,付薇薇最终同意了这一安排。
两人分居以后,迈克的心情显然轻松很多,在他的社交平台上,从2016年开始一直到他去世前,发布了大量动态,都是和孩子在公园、迪士尼乐园或是回英国老家玩耍的合影。
其实,分居协议对迈克来说是权宜之计,因为中国《婚姻法》规定,夫妻双方因感情破裂分居两年以上,通常可作为起诉离婚的法定理由。
但从结果来看,付薇薇很明显对分居的理解,与迈克完全不同。她将这段时间看作是两人短暂的冷静期,认为自己和迈克仍有复合的可能。但她没有意识到,迈克已经对这段婚姻失去信心。
并且这次分居以后,付薇薇更加放纵自己,依然追求着奢靡生活,丝毫没有反思自己婚姻的危机。也正是因为两人截然不同的心理预期,所以当第三者出现时,矛盾终于彻底爆发。
2017年,此时分居已有两年时间。迈克原本可以通过法律程序结束这段婚姻,但另一名女子却在错误的时间,出现在他的生活中。
这名女子叫林静,与付薇薇截然不同。她是个海归高管,刚从英国留学归来,拥有高学历和不菲收入。这与迈克的背景和社会地位堪称门当户对。
林静
两人因工作关系相识,聊得很投机。迈克表示想进一步交往,但林静知道他已经结婚便拒绝了。迈克说他和妻子感情已经破裂,目前分居快两年了,很快便可以离婚了。
林静不仅聪明能干,还对迈克的两个孩子十分关爱,经常陪着他们玩耍。孩子们年纪尚小,对这个大姐姐也十分喜欢。在迈克看来,林静就是完美伴侣,既能分担他压力,又能给予情感上的慰藉。他计划与付薇薇正式离婚后,就与林静组建新家庭开启新生活。
但迈克的“美好计划”尚未实现,却被这场致命风暴彻底摧毁而这场风暴的余震,甚至引发了中英两国关于本案监护权的高度关注。
命案发生后第二天,付薇薇的哥哥迅速将两个孩子送回湖北南漳县老家,交给父母抚养,并安排他们在村里的小学就读。
但当地小学的教学方式与孩子们此前接受的国际教育体系截然不同,令他们非常不适应,甚至一度拒绝上学。
而且,付家人居住在一座破旧的农村平房中,家庭条件非常有限。由于没有多余的房间,杰克和爱丽丝只能与堂哥共用一间卧室,这使得孩子们的生活拥挤不堪。
此时,爷爷伊恩曾多次尝试联系付薇薇的哥哥,希望能与其家人商议抚养问题,但始终未能获回应。
据了解,伊恩还制作了一本印有迈克成长照片的影集寄给两个孩子,想缓解他们对父亲的思念之情,但却被付薇薇的哥哥截了下来,没有交给孩子们。
在这以后,付家人始终对爷爷伊恩的呼唤保持沉默,一直到本案开庭前夕,他们才突然联系对方,要求他出具谅解书以减轻付薇薇的刑罚,伊恩对此哭笑不得,表示拒绝。
但付家人怎肯罢休,为了达到目的,他们拿孩子当筹码,答应对方可以与孩子们见面,只要伊恩能够出具谅解书。但不知道是不是看到对方思孙心切,还是背后有高人指点。
他们居然得寸进尺,不但想要谅解书,还厚颜无耻的提出,要求伊恩支付两个孩子过去一年的抚养费。看到这里真的是佩服,付家人的脑回路,先前对于爷爷的亲情呼唤不予理睬,现在有求于人时,还摆出一副吃干抹净的嘴脸。看来他们的人品也的确不咋样。
而对于这些无理要求,年迈的伊恩感到荒谬且愤怒,他怒怼到:难道你们忘了是谁杀了我的儿子吗?是啊,如果他不提醒,感觉好像被害人是付薇薇一样,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没理也要占三分的呢?
奶奶和孙女爱丽丝
而更令人感到愤怒的是,伊恩后来得知,付家人居然向孩子们灌输错误的信息,告诉他们爸爸已经回到英国,不要他们了。这个做法实在过分,不仅杀人还要诛心。
面对这样的情形,远在万里之外的爷爷和奶奶感到心力交瘁。他们意识到,如果不作出妥协和退让。未来会失去的不仅是孩子们的身体,甚至完全扭曲父亲在他们心中的形象。
于是,伊恩忍着巨大悲痛,表示愿意出具谅解书,以帮助付薇薇减刑25年,另外再支付1万英镑作为两个孩子此前的抚养费。不过条件是,之后要带他们回英国。
但在意料之中,付家人果然还是拒绝了这个提议。当然理由不是舍不得,而是觉得钱给少了。很快他们就提出了自己的议价,首先要求爷爷伊恩,必须每年带孩子回国探亲。其次,支付6.2万英镑买断两个孩子的抚养权。
伊恩一时间有些恍惚,觉得这似乎是在做一场商业交易。付家人显得是利用他对孩子的爱进行勒索。他思虑再三拒绝支付这个费用,同样也拒绝出具谅解书。
2018年7月9日,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:付薇薇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,2035年以前不得假释和减刑。赔偿死者家属人民币15万余元,另赔偿受害人林静29万元。
至此,这起命案的判决落下帷幕,但争夺孩子抚养权的官司还在继续。在这以后,爷爷伊恩不停奔波于中英两国之间,并向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,希望能争取到监护权。他不理解,作为受害者家属,为什么自己在案件中如此被动。
在这段时间里,伊恩至少花费了10万英镑,用于官司诉讼、往返机票及食宿等相关支出。然而在此后的一年里,付家人始终未曾松口,也拒绝伊恩看望孩子,一定要收到足够的钱才肯放弃抚养权。
2018年7月28日,英国新上任的外交大臣杰里米.亨特,正准备访华。就在这个时期,他收到了一封邮件,这封邮件是伊恩说服其前老板转发给亨特的,内容是请求其协助,帮他争夺在中国孙子的监护权。亨特很快回复答应帮忙。
据相关媒体报道,此后亨特确实与中国外交部高层商讨了有关本案监护权的情况。中方也表示,将在不影响司法独立性的前提下,协助伊恩处理此事。
2018年12月中旬,湖北省南漳县人民法院,就这起跨国争孙案举行了听证会,会后双方签署了庭外和解协议。
英国男方家庭向女方支付九千英镑,作为孙女爱丽丝过去的抚养费,以及未来兄妹俩见面的差旅费及长途电话费。付家人由外婆作为代表,签署了放弃6岁孙女爱丽丝抚养权的同意书,而8岁的哥哥杰克则继续留在南漳老家。
协议签署以后,伊恩对媒体表示,这个结果并不完美,他为没能带走杰克而感到难过,但总比一个都带不走强。尽管心中充满了不舍和犹豫,伊恩知道这或许是唯一的选择。
12月26日,兄妹俩在南漳县的一家酒店道别,哥哥杰克哭喊着不让妹妹离开。纵有万般不舍,也需面对现实,最终伊恩带着爱丽丝搭上了从湖北开往上海的火车,然后办理手续飞回了英国,兄妹俩从此天各一方。
而付家人之所以留住孙子杰克,是希望他将来能照顾出狱后的母亲。
这样的结局让很多人意难平。因为在案发后,付家人非但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歉意,反而将算计发挥到了极致,他们不惜以孩子的未来作为筹码,步步为营。
其所作所为不仅让中国家庭蒙羞,也给跨国婚姻带来阴影。从付家人后来的表现,我们不难窥见,付薇薇极端行为的背后根源。正如伊恩面对采访时所言:“我对付薇薇没有仇恨,老实说,我可能对这个家庭怀有更多的愤恨。”
回到英国后,伊恩找了一位会中文的人,温柔地将父亲已故、母亲在监狱的情况告诉了爱丽丝。天真的爱丽丝问道为何妈妈会这样做,伊恩告诉她,人有时会因为愤怒和冲动做错事,并没有刻意抹黑母亲在孩子心中的形象。
与此同时,伊恩也得知,付家人已将迈克去世的真相告诉了杰克,并带他去监狱探望过付薇薇两次。
在这以后,虽然每周兄妹俩仍在固定的时间进行视频通话,但付家人却拒绝履行先前的和解协议,不让杰克在假期去英国和妹妹团聚。
伊恩原本希望通过法律程序强制执行协议,要求付家遵守承诺,但这不仅需要花费2万英镑,还将等待至少一年的时间。而即便采取法律手段,也未必能确保付家人真正履行协议。尽管如此,伊恩并没有放弃争取孙子杰克抚养权的决心。
经过与付家人数次的交涉后,伊恩终于争取到了一次与杰克视频通话的机会。他看到孙子一句英语也不会说,而当他在电脑上播放迈克的照片时,杰克流下了眼泪,不停地喊着爸爸。
这一幕让伊恩心里一阵酸楚,为了让两个孩子尽快团聚,2019年8月,伊恩写信给付家人,提出愿意支付4万英镑以换取孙子杰克的监护权,希望他们用这笔钱来保障付薇薇出狱后的日常生活。
然而,这一方案似乎未能得到付家人的同意。2020年8月,英国媒体报道,伊恩准备带着爱丽丝前往中国探望杰克。但随后,关于两家人的相关信息便戛然而止。
如果伊恩真的成功获得了监护权,媒体必然会大肆报道。显然兄妹俩并没有因此成功团聚。可以想象,两个孩子在迥异的生活环境中成长,可能人生自此就踏上了截然不同的轨迹。
然而我们始终相信,时过境迁兄妹俩一定能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,拥抱属于他们自己的未来。我们同样也希望,纵使山海阻隔,也终有归期,纵使风风雨雨,也终有相逢之日。
分享到你的社交媒體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