漂亮媳妇连害三至亲,至今未被执行死刑,近年向记者袒露另有隐情
2025-05-05 11:56:00
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夜店红牌,颜值不输当红女星,她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媒体和大众口中的蛇蝎心肠恶女呢。

她的名字叫林于如,现如今已成为台湾司法史上一个难以被磨灭的污点。截止目前,台湾因谋杀而被判死刑的女性仅有四人,而林于如是唯一未被执行死刑的女囚。

 

第一章:恶梦之初

时间拨回到2009 年7 月 19 日23点30分,在南投县埔里镇的一个普通夜晚,基督教医院护理佐邓秋瑛,正在进行当天最后的巡房工作,当来到病人刘宇航的房间时,却惊讶地发现他已经没有了呼吸和脉搏。

刘宇航

护理马上按铃求救,并作心肺复苏,然后将其送至加护病房,但经过一夜的急救后,在第二天凌晨2点过,刘宇航还是因甲醇中毒导致呼吸衰竭死亡。

 

而巧合的是,刘宇航的妻子林于如在当年4月份为其购买了一份人寿保险。刘宇航去世后,林于如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,但被保险公司拒绝了,理由是她的婆婆郑惠升、母亲林候月云分别在当年5月,以及上一年11月相继去世。保险公司因此怀疑有骗保嫌疑,随后向警方报案。

林于如为丈夫购买的保险单

法医在尸检后也发现了诸多疑点,警方随即展开调查。员警扣押了医院留存的点滴袋、盖子和针筒,又于 12 月 17 日在林于如住处,搜出大量可疑药物及相关物品。随着调查的深入,一个惊人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。

 

林于如自幼便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,而父母因长期在外务工,与她之间的情感联系相对淡薄。在她17岁那年,父亲的骤然离世如同一记重锤,给其心灵带来了巨大打击。

 

加之母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男轻女的观念,这使得她的大哥有了可乘之机,时常对她进行欺凌,家庭关系因此变得异常紧张。更为甚者,她在家中居住时,甚至还需要向哥哥支付房钱,这样的环境让她倍感压抑与无奈。

为了能够继续与家人住在一起,林于如只得边读书边工作,以支付房费。然而,命运似乎并未对她格外眷顾。

 

她先是误入了一家诈骗公司,不久之后,公司老板便卷款潜逃,让她陷入了困境。没过多久,在大姐的引领下,林于如踏入了夜店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,开启了另一段的人生经历。

林于如

在夜店中,林于如邂逅了刘宇航。这个男人对她展开了热烈而执着的追求,同时,刘宇航也巧妙地将自己伪装成一个富二代,以此来吸引她的注意。

 

刘宇航的祖父刘清勋,以及他所创立的“刘家臭豆腐”,在埔里享有盛名,是一家备受认可的臭豆腐制作与批发商。

起初,刘清勋主要经营传统的豆干、豆腐等豆制品。后来,他敏锐地观察到埔里地区寺庙众多,且当地居民偏爱素食,这让他意识到,如果能研发出独具特色的豆制品,市场潜力将十分巨大。

 

终于在不懈的努力下,刘清勋成功研制出了用于制作臭豆腐的中药卤水配方。由于他是埔里地区最早涉足臭豆腐行业的商家之一,且其制作的臭豆腐味道鲜美,因此迅速赢得了市场认可。

在短短几年内,刘家臭豆腐就成为了埔里各大饭店、夜市不可或缺的供应商,其影响力甚至扩展到了周边乡镇,为刘家带来了可观的财富。

 

对于渴望找到一个幸福港湾的林于如来说,刘宇航的出现如同一束光,照亮了她心中的阴霾。

 

嫁入刘家后,公公见儿子不成气候,便将家庭的经济大权交给了儿媳妇。然而,她的丈夫却游手好闲,导致家中生意日渐衰败,再加上沉迷赌博、买六合彩,经济状况捉襟见肘。在公公因肝硬化去世后,林于如意识到家庭需要借助保险,来抵御未来的潜在危机。

因此,2008年9月,林于如为全家人购买了高性价比低成本的高保费人寿保险,此外她还拿出私房钱为自己母亲购买了一份。

因为按照当地惯例,林母的保险费用应由儿子来出,但是林于如与哥哥关系紧张,不想与他有过多联系,就直接单独出钱为母亲缴纳了保费,而这也成为了后续一系列悲剧的开端。

 

第二章:弑亲骗保

2008年11 月 9 日,林于如的哥哥突然要求她,在一星期内偿还五十万元的借款债务。此时的林于如,早已深陷六合彩签赌的泥沼,无法自拔。

 

她不仅欠下多家金融机构的债务,还背负着南山人寿保险公司的房屋贷款以及众多亲友的外债,根本无力偿还这笔欠款。她与丈夫刘宇航因此事在住处发生了激烈的争吵,盛怒之下 刘宇航让她自己想办法解决。

 

11 月 10 日凌晨4点左右,林于如独自开着车,前往母亲林候月云位于台南市学甲区的住处。一路上,她的心情沉重而复杂,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如何解决眼前的债务危机。经过几小时车程,她终于在当天上午一早抵达了母亲家。

刚到不久,母亲便要求林于如开车送她去二姐林素祯的家,就在她们准备出发之际,在母亲住处旁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。母女俩不得不前往警局接受约谈,这一耽搁,使得她们未能前往二姐家。

 

中午12点左右,林于如和母亲返回家。之后,母亲与同居人陈某一同外出参加喜宴,林于如因为疲惫不堪,便留在客厅休息。

下午2点左右,母亲独自返回家中。林于如见状,立刻表示有事情要与其商量。母亲便带着她来到二楼房间,准备商谈。

 

林于如向母亲诉说了自己的困境,希望母亲能向哥哥说情,宽限一段时间再偿还债务。然而,母亲深知哥哥的脾气,担心他会因此发火,所以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女儿的请求。

 

林于如不甘心,又央求母亲代她向大姐借款,可依然遭到了母亲的拒绝。两人因此事发生了激烈的争执,母亲愤怒地离开房间,准备下楼。

根据林于如的自白,当时她看着母亲的背影,心中突然涌起一股邪恶的念头。母亲住处的楼梯铺设着坚硬的大理石。

 

如果此时她从背后用力一推,母亲必然会从高处坠落,头部或颈椎极有可能撞击到坚硬的地面,从而导致死亡。而一旦母亲身故,她就能获得保险公司的巨额理赔,这样就能一举解决所有的债务问题。

林候月云

在欲望的驱使下,她伸出了罪恶的双手。林候月云毫无防备,身体瞬间失去平衡,从二楼楼梯口,直直地朝着一楼坠落下去。

 

她的头颈部重重地撞击在大理石材质的楼梯上,随后一路翻滚至下方,楼梯转折处的地板上。坠楼后的林候月云,后脑部紧紧地倚靠在楼梯间的墙壁上,面部朝向二楼楼梯,身体仰天躺在楼梯间的地板上,双脚朝着二楼方向。

林于如见状迅速将母亲的身体,拖移到楼梯间下方,让母亲面朝上、身体躺在那里,双脚则朝着一楼方向,呈现出一种头上脚下的仰躺姿势。随后,她开始破坏现场痕迹,试图销毁一切有可能指向自己的证据。做完这一切后,便匆匆逃离了现场。

 

当天下午3点左右,同居人陈某之子陈伯谚回到家中,发现林候月云仰躺在一楼楼梯上,无论他如何呼喊,林母都没有任何反应。

 

陈伯谚顿时大感不妙,立刻打电话告知陈某,并叫来了救护车。林候月云被紧急送往佳里医院进行抢救。

然而,当她被送到医院时,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。尽管医生们全力抢救,但最终还是无力回天,当天下午4点35分,林候月云因头颈部挫伤导致颅内出血,不幸死亡。

 

母亲的离世,并没有让林于如感到一丝悲伤,反而成为了她实施骗保计划的契机。在林候月云死亡后,林于如立即开始行动,她隐瞒了杀害母亲的事实,于 11 月 18 日向南山人寿保险公司申请理赔。

 

她的计划进行得十分顺利,不久之后,她便将理赔金存入了自己支配管领的第一商业银行账号,并委托银行代为取款,成功领取了这笔保险金。

 

第三章:利欲熏心

然而尝到甜头的林于如,并未就此停止恶行,她很快将目光盯到了婆婆郑惠升身上。此前,她已征得对方同意,于 2008年 9 月 22 日为其投保,郑惠升为被保人,儿子刘琮炜为受益人,保险契约于 10 月 15 日生效。

郑惠升

2009年 5 月 27 日凌晨,郑惠升突然感到身体不适,出现了腹泻、头晕、想吐等症状。林于如见状,便陪同她前往埔里镇基督教医院急诊。经过医生的诊断和治疗,郑惠升的症状有所缓解,于当日出院返家休养。

 

然而,到了当天下午,郑惠升的病情再次加重,身体虚弱得无法行动,头晕目眩。林于如与外籍看护工再次陪同她来到医院。

林于如为婆婆购买的保险

这一次,医生安排郑惠升入住在医院的单人病房。随后,丈夫刘宇航来到医院探视母亲,林于如便与外籍看护工先行返回家中休息。

 

当天晚上21点左右,她返回医院接替丈夫照看婆婆。此时的林于如,虽然已经通过欺诈手段,获得了母亲林候月云的保险理赔金,但她沉迷于六合彩签赌,早已将这笔钱挥霍一空,财务状况依然糟糕透顶。

埔里镇基督教医院

她看着独自躺在病床上的郑惠升,心中再次萌生了邪恶的念头。如果婆婆身故,她就能再次获得保险公司的理赔金,这是解决她当前财务危机的一条捷径。

 

5 月 28 日凌晨2:50分,林于如从医院返回家中。她迅速开始行动,将之前诊所为她开具的药物拿了出来,用汤匙将其磨成粉状。

随后,她又找出之前在工业原料行,购买的制剂兑上水,与粉状药物调和后装入感冒药水瓶中。接着,她又携带了一支从药局购买的针筒,返回了埔里镇基督教医院。

 

凌晨4点左右,林于如悄悄潜入婆婆所在的单人病房。此时的病房内十分安静,只有郑惠升微弱的呼吸声。林于如小心翼翼地拿起针筒,连接上感冒药水瓶,将针筒中的药物注射进对方的点滴内。

随着药物缓缓流入体内,郑惠升的身体开始出现细微的变化,但林于如并未停止。直到六时左右,她发现对方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,这才放下手中的针筒,按下了病房内的呼叫铃。

 

护士吴静雯听到铃声后,迅速赶到病房。她看到病人躺在床上,脸色苍白毫无生气,便急忙上前检查,发现对方已经没有了脉搏。吴静雯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,她立即通知医生到病房抢救,但还是回天乏术郑惠升在6:50分被宣告死亡。

2009年6月10日,林于如冒充刘宇航签字,以儿子法定代理人及申请人名义,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。

 

第四章:手刃夫君

但出人意料的是,就在南山人寿保险公司,还在审核郑惠升死亡理赔期间,7月20日,仅仅过去一个多月,刘宇航也相继死亡。

据林于如自白,6 月 25 日凌晨,丈夫刘宇航突感身体不适,上吐下泻且头晕目眩。此时,她并没有着急将丈夫送往医院,而是在住处三楼的电脑桌前,将她的药物再次翻找出来,和先前相同又如法炮制了一遍,装入感冒药水瓶中。

一切准备就绪,凌晨 1:39 分,林于如带着不知情的友人潘锦松,将刘宇航送往埔里基督教医院急诊。医生进行诊断后,为其注射了生理盐水,并开了肠胃止泻药。

 

护士加药于点滴内离开后,林于如看准时机,趁周围无人且丈夫熟睡之际,偷偷拿出准备好的针筒,开始抽取瓶子内的调和药物,将其注射进点滴里。操作完毕后匆匆离开医院。

林给丈夫下药被怕的监控

然而,命运似乎在这一刻并未完全抛弃刘宇航。一个小时后,护士罗慧萍发现点滴中颜色改变,呈现淡橘色且混浊有沉淀物,病人眼神呆滞、瞳孔变小,她立即报告医生并更换了点滴和管路,还将其床位移至护士站看护,刘宇航因此幸运地逃过一劫。

待林于如返回医院,发现丈夫未死且床位变动,她心生不满,质问护士后竟要求住进单人病房,以便继续实施恶行,结果遭到医院拒绝。

 

但其并未就此罢休,她站在丈夫病床边,试图抽取调和药物注射,但却被护士察觉异样及时制止,林于如慌忙拔走针筒并丢弃作案工具,刘宇航再次幸免于难。

 

可这个狠毒的女人并未停止她的杀戮计划。7 月 17 日凌晨 ,刘宇航又因头晕、腹泻等症状前往医院急诊,结果被诊断为肠胃炎需住院观察治疗。

刘宇航

林于如觉得机会再次来临,7 月 19 日,她先是安排丈夫转入单人病房。当天 17时许,她在家中又用同样的手法制造药水后前往医院。

 

林于如在病房内趁无人之时,用针筒抽取调和药物,多次注入丈夫的点滴内,随后反锁了房门。23:30分,护理在巡视时,发现刘宇航极度虚弱,量不到血压,但并没有引起重视,此时林于如借口回家洗澡离开医院。

次日凌晨,护士巡房时发现其已经没有呼吸,虽经抢救,刘宇航最终还是于 7 月 20 日凌晨 2 时许,因中毒导致呼吸衰竭死亡。

 

林于如在丈夫死后两个月,于 9 月 28 日申请理赔。但保险公司因刘宇航与郑惠升死亡时间相近且疑点诸多,暂缓了理赔,所以她未能得逞。

2013年6月13日,台湾最高法院判定处林于如死刑。但由于其律师主张林有智力障碍,测试结果也显示,她的智力确实低于常人,再加上台湾废除死刑推动联盟在其中的斡旋,使得林于如至今都没有被执行死刑。

 

第五章:自我陈情

以上描写均是林于如向警方坦白所述,但是争议较多,在后续的2020年6月,台湾“卓越新闻奖”得主、电视剧《我们与恶的距离》作者、资深记者胡慕情,开启了对林于如长达两年的深度访谈之旅。

胡慕情

这次访谈对于她而言,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心灵袒露,林于如细述了自己从童年起的成长轨迹,以及母亲、丈夫和婆婆不幸离世的全部过程。

 

林于如的自述版本,与社会上广为流传的“司法”叙事版本之间,存在着显著差异,通过层层剖析,逐渐揭示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“真相”轮廓。

 

据林于如回忆,2008年11月9日,她与丈夫发生了激烈争吵,情绪失控的她驾车在台南四处游荡,却发现自己无处可去。

自从嫁入刘家后,她与家人的关系逐渐疏远,丈夫刘宇航也不允许她外出工作,导致其失去了社交圈子,没有朋友可以倾诉。随后,她前往学甲区寻找母亲,而丈夫紧随其后,试图将她强行带回家。

 

在两人争执不下时,林于如的母亲上前劝说,却不料被刘宇航用手一挥,失足从楼梯上摔落。当时,林于如吓得面如土色,被刘宇航拉着逃离现场,驾车而去。

待她回过神来,想要返回救援母亲时,却被丈夫以“儿子需要一个完整的家”为由逼迫其保持沉默,并保证以后会努力工作。

 

这些话对林于如有着巨大的吸引力,从小家庭关系紧张的她,一直期待着全家人和和睦睦。因此,林于如信以为真,带着深深的自责,放弃了对母亲的营救,最终警方将林母的死因,判定为高血压或血糖过高导致的意外坠亡。

他们因此获得了保险公司赔付的505万保险金。利用这笔钱,他们首先偿还了一部分积压已久的债务,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。

 

丈夫随后提出,希望林于如能用部分保险金来偿还他所欠下的赌债。但林于如坚决反对这一提议,她认为这笔保险金是母亲因丈夫的原因,用生命换来的,因此她无法接受将这笔钱用于偿还刘宇航的赌债。

好景不长,丈夫当初的承诺很快就失信了,他又回到了之前那种懒散的生活状态中。不仅整日游手好闲,无所事事,还重新陷入了酗酒和赌博泥潭里,无法自拔。这些不良嗜好迅速消耗了他们手中的资金,导致经济状况再次陷入危机。

 

而此时,另有一事也让林于如感到十分蹊跷,那就是婆婆郑惠升的身体每况愈下,精神也日益恍惚,在送医当晚就离世了。

 

办完婆婆的丧事后,林于如回想起各种细节,又观察到丈夫对此事的反应异常冷淡,于是她质问丈夫是否与婆婆的离世有关。

在连续的追问下,刘宇航终于承认他将药物磨成粉,掺入婆婆每天必喝的牛奶中,并在她病危当晚又购买了药物加入点滴里。

 

林于如满心震惊,而这份震惊又迅速转化为对丈夫的彻底失望。尽管心中悲愤交加,但为了儿子的未来,她不得不再次选择隐忍,没有向警方报案。

 

第六章:司法否定

郑惠升离世后,保险赔偿金的迟迟未到账,成为了新的矛盾焦点。丈夫频频催促林于如致电保险公司催办,然而多次沟通却毫无进展,两人的争执也因此愈发激烈,甚至发展到婚内施暴的恶劣地步。

 

由于长期酗酒,刘宇航的身体状况日益恶化。在一次住院治疗期间,林于如心中涌起一股冲动,她试图仿效丈夫之前的犯罪行为,悄悄在其点滴中加入药物,但遗憾的是,两次尝试均未成功,她最终只能无奈放弃。

然而,命运似乎又给了她一次机会,当刘宇航因酒精中毒和肝硬化再次住进医院时,其内心的复仇之火重新被点燃,这一次,她成功地实施了计划。

 

根据林于如的自述,她确实亲手结束了丈夫的生命,但否认杀害了母亲和婆婆。但是,在警方的供词中,她却为何承认杀害母亲和婆婆的“罪行”呢?

面对记者胡慕情的疑问,林于如坦言:“后来自私地选择牺牲母亲,但心中却一直记着这件事。”这也是警方问她,是否刻意诈保弑母时,她选择承认的原因。

 

因为之后的确领到了保险金。林于如觉得母亲是自己害死的。如果那天没有去找妈妈,也不会发生这件事。”

 

至于承认杀害婆婆的指控,则是在警方的诱导下做出的。办案员警在搜查林于如家时发现了一本算命书,据此推断她可能相信命理之说。于是,警方利用其命中带七杀的说法,试图说服她认罪,以逃避所谓的因果报应。

但是呢,无论是官方叙述版本,还是她的个人自述,两者均有诸多逻辑漏洞,令人难以全然相信。

 

台湾司法部门也在后续作出回应,林于如的自述均是在被害人已死亡后的辩解,有可能是推卸责任的说辞。

由于林候月云及郑惠升的尸体已经火化,无法再做解剖检验,司法部通过对案件进行现场演绎,以及测谎等方式,最终否定了她的自述,目前林于如任被关押在台中女子监狱等待着死刑降临。

 

分享到你的社交媒體: